农苗网

|

广西苗木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西资讯 > 正文

美丽广西的绿色保障——广西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观察

发布日期:2019-12-26 09:00:22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1859
[导读] 美丽广西的绿色保障 ——广西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观察   近日,记者在融水苗族自治县贝江河林场下洞分场看到,一年生的杉木林一片翠绿,长势喜人。这是一个以杉木大径材为主的国家储备林基

广西苗木


美丽广西的绿色保障


——广西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观察



  近日,记者在融水苗族自治县贝江河林场下洞分场看到,一年生的杉木林一片翠绿,长势喜人。这是一个以杉木大径材为主的国家储备林基地。


  2015年底,广西率先利用国家开发银行300亿元专项信贷资金,正式开启利用政策性银行贷款及社会资本建设国家储备林的序幕。短短3年多,广西累计投入资金近百亿元,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及划定800多万亩,占广西规划总规模2800万亩的1/4多,实施面积、建设进度和投入资金居全国首位,逐步将全区1/8以上的森林变成长短结合、持续经营的优质大径用材林,将绿水青山变成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


  a 高位推动——顶层设计有创新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木材需求持续刚性增长,对外依存度高达50%以上,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储备林建设。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把国家储备林建设列为“十三五”规划重点工程,将广西作为先行先试地区重点支持。自治区党委、政府多次专题研究,并将其纳入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着力打造国家储备林核心基地。


  2015年12月,广西率先发力,自治区政府与原国家林业局、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共同推进广西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合作协议》,一期项目利用国开行中长期贷款100亿元,营建国家储备林750万亩。2016年9月,再度签订《广西国家储备林扶贫项目合作协议》,授信贷款200亿元用于支持全区各县区再造国家储备林1137万亩,投资规模在广西林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


  自治区林业局牵头组织编制广西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规划、一期和二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构建政银企三方协调机制,建立厅际联席会议制度,亲自担任国家储备林建设召集人,统筹协调全区项目建设。自治区政府指定自治区直属国有独资大型企业广西林业集团作为项目融资平台,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b 勇吃“螃蟹”——政企合力敢作为


  广西林木综合生长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木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四成以上,木材储备和生产潜力巨大。


  国家储备林集经济性和生态性于一身,贷款项目建设兼商业性和公益性于一体,涉及范围广、涵盖主体多、管理要求高,需要“政银企”通力合作。


  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广西从区直国有林场编入部门预算的经营收入中安排资金用于项目贷款风险准备金,搭建起项目信贷风控的首道防火线。依托广西林业集团,全面承担融资平台管理职能,为金融机构顺利放贷注入“强心剂”。


  项目融资模式上,广西统筹整合中央基建及财政、地方配套资金,减轻用款单位项目资本金的自筹压力;用足用活贷款贴息、政策性森林保险扶持资金,实现政策性保险全覆盖,有效减轻项目单位付息压力;整体采取“银行借贷一点、中央补助一点、地方配套一点、自己投入一点”的办法,形成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的强大合力。


  广西通过部委引领、地方增信、银行融资、市场运作,逐步构建起“风险准备金+林权抵押+林业保险”的风险防范机制,借力信贷市场化操作和林业创新科技手段,倒逼林权抵押及流转体系改革,实现零散项目集中化、风险资金池多元化、增信措施叠加化,有效促进国家储备林发展。


  近年来,广西统筹整合中央及地方财政补贴资金近6亿元,连续2年共争取营造林中央贴息资金超1亿元用于国家储备林项目。短短3年多获得贷款资金超60亿元,是当期财政投资的近30倍;建设国家储备林近400万亩,是当期利用财政资金营造林的近5倍,项目自筹及利用社会资金总额远远超过历年中央财政项目自筹资金总额。


  c 多元结合——融资融技引“活水”


  国家开发银行为国家储备林设计金融创新产品,贷款期长达25年以上,宽限期长达8年,利率为基准利率。财政贴息的同时还给予造林和抚育补贴,政策性森林保险全覆盖。有了国开行海量资金的源头活水,有了国家资金政策的不懈支持,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有了更多底气、更多空间,可以培育价值更高、期限更久的大径材和珍贵树种,逐步走上“目的经营、目标管理、以林养林、恒续覆盖”的可持续道路。


  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注重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以长辅短。将长周期大径材、珍贵树种与短周期速丰林按一定比例进行搭配,确保既能“以短养长,还贷无忧”,又能“为国储材,高效持续”。通过大力营造混交林,在纯林中套种乡土珍贵阔叶树种,增加了森林多样性,提高了森林质量,优化了森林生态。


  广西还探索国家储备林建设营造林的新模式,把“近自然经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多项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于国家储备林建设中,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林地一张图”管理,推动林木交易电子化,不断提高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


  当前,随着国开行贷款广西国家储备林项目的示范带动,各家金融机构蜂拥而至,林农大户等各类主体争取贷款,参与林业投资的热情空前高涨。资金用途端,多家银行延用国开行低成本、长周期优惠政策,贷款投资领域从单纯国家储备林拓宽至森林旅游、林下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参与主体端,农发行、农行等金融机构相继签订300亿元、200亿元的信贷协议,基金公司等社会资本亦相继进驻,社会资本依托林场优质国家储备林资源,投资打造旅游项目及森林公园。


  d 助力扶贫——乡村振兴拓新路


  2018年拉开的广西国家储备林二期项目,将推广到全区72个市县,几乎覆盖大部分贫困县,涵盖国有林场、造林大户(企业)和林农等各类造林主体。


  广西国家储备林前期雇请贫困人口参与营造林活动,以持续3-5年的工资劳务收入作为短期改善生计的主要支撑渠道;中期通过支持林区周边贫困村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林业生态建设,持续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环境;后期适度支持木材加工、油茶等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持续致富。


  初步测算,二期项目每年促进投工投劳增收近37亿元,产生林地租金6.8亿元,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650亿元,受益人口近600万人,其中受益贫困人口约60万。


  目前,广西正因地制宜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或林权抵押贷款等融资模式开展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和扩大集体林权流转合同确认凭证贷款的试点工作,协调建立基于风险准备金收益的林业发展基金体制,研究探索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基于林木未来价值的资产评估体系等多种融资方式方法,勇当林业投融资的探路者、国家储备林的先行者。(记者 袁琳 通讯员 余东威 陈丽 张雷)




 
  • 下一篇:
  • 上一篇: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